"Why Cuba?"
當時出發前不少人問我這個問題。
我瞭解古巴對某些人來說是聖地,但對多數的朋友來說,古巴?第三世界?太恐怖了吧!?
然而對我來說,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地方都是"Why not to go there and take a look?"(像是北韓,我想我一定會去看看。),除非戰亂動盪,否則我應該都樂意前往。恰巧我的男人是個偏好到有挑戰性的地方旅遊的人,而我又正好是個很好講話又吃苦耐勞的好旅伴(?,好吧,除了很容易生病之外.....),所以古巴對我來說就是個:Huh, going to Cuba? Well..of course we should go, why not?
"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he said.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 (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 Earnest Hemingway,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 |
A work by illustrator - Yeji Yun |
出發到古巴前,我看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忘了甚麼時候開始養成的習慣,在前往一個新的國家之前,我會找一本與當地相關的書,建立與她的連結。因為知道海明威在古巴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而且他是住在哈瓦那附近時把「老人與海」完成的,所以這選擇並不是很困難。
「老人與海」裡的主角 - Santiago,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古巴人與"美帝"的對抗中那種不卑不亢、不屈不撓,堅持原則永不妥協的精神。當你到了哈瓦那舊城區(Habana Vieja),看到整個城市建築凍結在1950年代,從地上斑駁的彩色大理石地板與挑高長廊感受到曾經的繁華以及現實的惆悵,雖然古巴人真的很窮困,物資極度缺乏,共產制度"感覺上"控管的很嚴密,外國人必須使用專用貨幣、乘坐專用巴士,人民申請護照必須經過嚴格審核,基本的言論自由也受限,但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在加勒比海上堅持著,保持著高水平的人類發展指數(教育和醫療方面),自給自足的生活著,這讓我不想單純的以經濟發展程度來評斷這個國家是否強盛、人民是否幸福。來自遙遠的太平洋上小島的我對同樣是島國但堅毅無比的古巴人充滿敬意。
記得在哈瓦那的雪茄工廠裡看到一張海報,控訴著美國的種種行徑才是真正的恐怖份子,老實說,對我這種受到西方文化洗腦而認為共產主義應該要被消滅的人來說,這個海報又再次點醒了我 - 對於任何事情仍然要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各種面向都必須先了解之後,再做出自己的判斷。
旅行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意義就在這裡 - 永遠記得適時地拋開既有的價值觀,才能擁抱更大的世界。
留言
張貼留言